中级口译考试阅卷老师点评汉译英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7-09-19 01:52 字体: [ ]  进入论坛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2003年9月上海市中级口译资格证第一阶段考试,汉译英的主题是西部大开发。内容是大家都熟悉的,句子结构并不复杂,难度属中等。原文共172字,现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已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保持稳定,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为西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中国政府坚持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并把扩大内需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笔者随意抽取了90份答卷,发现大部分考生对原文的理解不成问题.但在英语表达及翻译技巧的运用等方面暴露了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将结合“忠实”与“通顺”两条翻译标准以及相关的翻译技巧对本次汉译英考试答题情况进行评析。   我们都知道,翻译就是把原语(source language)的信息用目标语(他target language)传达出来,是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里,翻译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的就是要把原文的信息尽可能正确无误地用目标语表述出来。译者的作用是“传话筒”,也是传递信息,所以译者不能随意发挥,而只能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可以说,“忠实”是衡量翻译质量的一个根本标准,也是对译者的一个起码要求。不忽略表达上的因素,本次汉译英考试中,绝大多数的考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要求。   另一方面,仅仅做到“忠实”,并不能保证良好的翻译质量,我们还要在表达上下工夫。译文不仅要符合原意,还要通顺流畅,符合地道的目标语的语言规范。具体到汉译英,就是要用地道规范的英文来表述汉语原文的意思。通过对抽查的答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约有85%的考生在这方面不合格。具体表现为:   ·不会使用正确规范的英语习语,不熟悉常用经济或政治术语的英语表达法   如“奠定……基础”这一短语,竟有90%以上的考生不知道怎样用英语来表达。很多表达都是自创的,稍好一点的用“build / found / gain / from / have a…basis / foundation”,差一点的把“基础”翻译为“basic”或“base”,更有甚者,“fundamentary”、“basement”等词也用上了。只有极个别的考生用了“lay the foundation”。还有如“发挥……的优势”,很多考生也不知如何来表达,大约有不到一半的考生用了“bring…into full play”“give full play to”或“make (full) use of”.有的把二者混用,出现了像“play full use of”这样奇怪的短语,还有的用了“have a full play”等等。   另外有一些常用的比较固定的表达,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等,很多考生不知道,就只好生编硬造或者干脆不译。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的译为“develop consistently and rapidly”,有的译为“successively and rapidly”,有的用了“sustainable and rapid”,稍好一点的用“…rapidly and continuously.只有不到1/3的考生用了“continued / sustained”。再看一下“扩大内需”中“内需”的译法有“need at home、innerneeds / demand”、“internal need / demand”、“interior need”等等。会用“domestic demand”的考生只有约1/3。“调整经济结构”的译法就更多了,如“improvement /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re)adjusting / regulating / changing / rectifying economic structure”等等。虽然说得过去,但总不如“economic restructuring”来得地道。这就提醒考生,平时要多看一点时事英语。如听听英语新闻,翻翻英文版的《北京周报》等等,还要注意多多积累。 中级口译考试的主要适应对象是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以上的大专院校学生、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以及具有同等英语水平的其他人员。翻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称大纲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大纲》对“译的能力”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300汉字”。 #p#副标题#e#  中国学生向来对英语考试胜券颇多。对于中级口译的笔试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了笔试才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口试。很多有过此类考试经验的人都说,中口的笔试还是挺容易的。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一下中口笔试中的各类题型,看看是否能从中找出突破笔试的关键之所在。    笔试部分分为四大块,分别为听力、阅读、英译汉和汉译英。   听力总共有三种题型。第一类是Spot Dictation,有点类似于四级考试中的复合听写,但区别就在于,全文只能听一遍,而且20个空,每个空都不只填一个单词。很多同学都反映,文章能听懂但就是词语记不下来,或者刚才还记得,转眼就不明白自己的“鬼画符”到底代表什么含义了。对付这类题,听力基本功当然是解题的首要因素。此外,在拿到试卷后,一定要静下心来,将文章通读一遍,知道文章到底在说什么,这样的阅读也就相当于四级考试中复合听写的第一遍朗读。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最好把空格左右的词多看两眼,或者默读几遍,这样一会儿听到这些词时就不会觉得很陌生。万一在听的过程中,真的就有那么一、两个空没听懂,怎么办?不要慌,还是用阅读来解决问题。等听力部分的考试全部结束后,花点时间把上下文好好的读懂,兴许能猜出个只言片语来。总之,如果没听懂或没听到,宁可猜些相关的词放在上面,也不要在试卷上留白。另外,在听的同时,手上一刻不能停,用开头的字母代表一个词,回头再把词语补充完整;或是使用一些缩写,也能节约写的时间。在写字的同时,耳朵还要竖着,眼睛还要扫视全文,大脑保持高度紧张,才能跟的上文章的速度,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听力的第二类题型是听力理解,包括单句理解和对话听力。前者就是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和所听到的句子意思最接近的一个,这种题也是95年以前老托福听力的第一大题,有一定难度,因为可供理解的信息比较少。而对话听力更是模仿托福听力现在最流行的长对话和Talks来的,但语速和难度都不及托福。解答这类题和Spot Dictation一样(其实也是解答所有类型听力题的关键),一定要在听前,把选项仔细的读一遍,至少也要看完前5个题目的选项。在听每道题目之前,再把四个选择项好好的读几遍,然后通过所听到的关键词,捕捉到最有用的信息,做出选择。若想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可以拿老托福听力作模拟练习。   第三类题型是听译,也是目前国内大部分英语考试中没有出现过的题型,只见于翻译类考试。听译分为单句听译和篇章听译,都是英译汉。这种题目难度主要在于理解和记忆。首先,如果听不懂,那剩下来的工作就是“编辑”了——将似是而非的语言组合在一起,可能是“驴唇不对马嘴”,这也是最低级的问题。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听懂了,但转眼就忘了,记下了后半段忘记了前半段。对于这样的记忆问题,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训练加以解决的。听力理解是基本功,在此不多言;对于短期记忆,可以试着听别人的讲话,长度约为三到五分钟,听完后,再进行复述,听的语言和复述的语言可以先用母语。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将听和复述的语言改为英语,这样的听力材料建议用VOA Special English,因为语速相对比较慢。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就可以把以前听过的VOA Special English重新再听,不过这回复述的语言就可以改用中文了。听熟悉的材料,相对难度也比较小。之所以用“复述”的方法进行训练,主要原因就在于,复述是考察你对文章的真实理解程度,而听译无非就是把口头复述的过程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听译的训练就很容易了。考试时,单句听译可以等听完全句后,迅速在脑子里反映出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快速的记下来;而篇章听译,就可以在听的时候,做些自己看的懂的符号,帮助“文字复述”。但我们不建议多练符号记忆。多记一套符号系统,无疑加重了我们的记忆负担。篇章听译中的符号只是辅助手段,关键还是要理解才行。

TAG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